$0

目標 $10,000

0 %

完成度

0

天結束

分享



 

傳統意義上的廟會文化

 早期的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,而後來原屬於民間信仰的酬神活動,紛紛與佛道兩宗教互相結合,使廟會成為重大的宗教節日活動。

隨著經濟的發展,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,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,會有商人販賣民間玩具和小食

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著群眾性、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

 

廟會文化的誤解

 民眾抱怨繞境隊伍對交通所造成的不便之外,更多的批評是針對廟會所帶來的噪音與空氣污染。

放鞭炮所產生的巨大聲響讓許多人覺得生活備受干擾,尤其廟會常常會進行得很晚,深夜十一、二點的鞭炮聲更讓許多人覺得難以忍受。

而燃放鞭炮所產生的大量濃煙,讓很多經過現場的人或街道兩旁居民覺得呼吸不舒服。

對廟會的批評並不只在網路上進行,地方政府經常接到民眾的檢舉與抱怨電話,強力要求政府要對此採取取締行動。

環保的概念以及現代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秩序與規範,使得民眾對地方政府的抱怨與要求具有高度的正當性。

然而對廟宇來說,燃放鞭炮同樣具有宗教信仰上難以撼動的理由,並且還牽涉到一些信仰之外的人情與面子、商業利益與個人利益以及地方政治的複雜運作。

 

 

廟會文化的傳承及延續

 

豐富的廟會活動,除了具有知識、藝術與娛樂功能之外,也兼具教化民眾、凝聚民心和保鄉衛民的特色

更促使民俗廟會朝向民間戲劇與傳統藝術表演的蓬勃發展。因此,廟會文化彷彿是台灣鄉土文化的縮影

從廟會活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台灣人民的信仰、藝術、人文的多元面貌,也真實地浮現了台灣民間信仰的價值觀。

 

 

 

 

本專案目前尚未有更新